导语:
有人认为,在许多方面,元宇宙只是互联网发展的另一个阶段,区别无非是它比今天的互联网更具社交性、更具沉浸性、在经济上更复杂。
但也有人坚定的认为,元宇宙是对目前互联网不足的有效弥补和升维,它将带来截然不同的体验。
(资料图片)
毫无疑问,在概念都未闭合的背景下,去设想一个元宇宙是如何成功,是困难的。
但从某种程度上看,人们已经进行了一些有效的尝试,而本文正试图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
1. 元宇宙的反碎片化,难但是正确
前不久,苹果发布Vision Pro时,因为增加了一个外部电源的设计,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吐槽。
不少科技爱好者诟病,为了降低头显的重量,却需要随身携带一个外接电源,显得很鸡肋,看上去也并没有那么酷,所以有网友吐槽丢失了“设计灵魂”。
但是一位叫郑卓然的作者提出的观点,却让我眼前一亮。
这位作者认为,外接电源线固然是电池设计的妥协,但这根线并不一定是电源线,它也可能是数据线。
他认为,从目前的硬件配备来看,有一根外接数据线,很大程度上“也保留了接入其他设备的可能性——那根电源线不仅仅可以接入电源,也可以接入其他能够供电的硬件设备中,让人们拥有不同的虚拟现实体验”。
如果我们再用力想象一下,或许未来不同用户场景、不同的元宇宙系统中,都会提供通用的接口,它可以供电、可以接入针对这个设备优化的场景——但更重要的是,可以接入其它的元宇宙空间,从而实现在不同元宇宙中的互联互通。
其实,苹果设备是否能够实现在多重元宇宙之间的切换,本身并不那么重要的。重要的是,这是一种趋势和共识——如果你再仔细观察一下,会发现围绕各种元宇宙之间互联互通的话题,在网上关注度非常的高——这说明元宇宙爱好者们认为,一个统一的、或者可以互联互通的元宇宙,对于他们的体验和对元宇宙的憧憬来说,至关重要。
为什么一个统一的或者互联互通的元宇宙对我们意义重大呢?可以从经济和体验两个角度来看。
从经济角度来看——比如说德国,中世纪在德意志土地上出现了300多个小邦国,这些邦国的君主在自己的领土里生活得悠然自得,谁也不愿意统一。所以德国的分裂状态延迟了德国的发展。
但19世纪普鲁士崛起后,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国,使得德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进而带动各工业部门的发展,如采煤业,冶铁业,机械制造业等工业部门。同时也大量增加就业岗位,使得社会稳定下来。
这为德国至今仍然是欧洲最有发言权的强国奠定了基础。
而我们也可以看一个反面的案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由于APP成为了移动互联网的主流,使得大量的生态被割裂化、孤岛化。这样,除了头部的几个超级平台得以实现闭环以资源垄断之外,大量的中小APP被割裂化,最终使得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非常不平衡——而现在虽然做了不少相互打通的努力,但由于格局已定,所以收效甚微。
而从体验的角度来看,元宇宙作为整个世界的虚拟镜像,最大的魅力就是其广阔性和多元性,如果人们只能在碎片化的场景中体验元宇宙,那甚至不能称之为元宇宙。
而换个角度来看,如果实现了统一的元宇宙框架,进而建立了经济系统,那么你就可能把你在游戏中获得的金币在另一个场景中支付高清电影的费用,或者把在虚拟世界里创作艺术品的所得用于现实生活……从而实现各个生态的打通,极大的拉高元宇宙的商业增量空间……
但是,这真的可以实现么?
2. 宇宙猜想,一个统一元宇宙的雏形
显而易见,随着元宇宙的发展,我们未来可能遇到三种情况——
第一种,我们拥有一个去中心化但高度互联互通的元宇宙,这里有开放的生态和无限拓展的边界,这里可以从不同出发点而实现的可互操作、可连接、可开源,并由千万个构建和维护它的社区所共同拥有。
第二种,也就是今天移动互联网的翻版,一个中心化和封闭式的元宇宙,受制于创建它的公司的利益诉求,并经常从它的居民那里收取花样百出的租金,也缺乏迁移的自由,虽然也可能有生态,但是是一个不充分开放的生态。
第三种,很难说比第二种是更好还是更糟糕,那就是没有建立起一个互联互通的元宇宙,大家依旧生活在“宇宙碎片”中,期待不知何日能与其它社区打通。
这其中,第一种虽然最理想、最美好,但实现的条件也最高。所以,我们不能期待它一蹴而就,它必然经历过许多艰难的建设阶段。
显然,目前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元宇宙,还有更多的想得到或者想不到的困难——
例如,成千上万的元宇宙碎片已经建立起来了,但彼此并不知道对方在哪里,也没有方法可以像使用搜索引擎一样快速找到;例如,每个元宇宙空间基于不同的理念和技术构建,没有统一的“世界观”,现实上打通的技术难度很高;例如,元宇宙的定义也不一致,到底是现实世界的数字孪生,还是像游戏一样纯虚构的3D空间,各家主张并不一致;......基于以上的种种困难,人们也不由提出了元宇宙的“渐进论”和“统一论”,前者主张一边发展一边打通,后者主张统一规划集中建设……但后一个观点有一个无法克服的硬伤……那就是没有一个机构或一个组织,并且目前看来,也不可能有一个机构来统一所有的标准。
而在“渐进论”的道路上,却有一个叫“宇宙猜想”的APP引起了笔者的高度兴趣。
打开“宇宙猜想”app,会发现这里不同于一般的元宇宙应用平台,特点是——用户体验不同的元宇宙应用均需通过点击地图坐标的方式进入,呈现在用户眼前的数字平行空间场景也是与其生活的城市空间是完全一致的。
与真实空间的对应,使得在其中无论是探秘美食、游览博物馆、参观学校还是玩转景区,都将会带给用户一触即达的沉浸式体验,并且这种沉浸基于虚拟世界中化身的真实性、场景的逼真性以及交互的持续性,因而又有很高的现实价值。
这是诸多元宇宙实现路径中,笔者认为最成熟的一条。而宇宙猜想的开发者,本身也是一家以三维高精地图及其延伸业务为主的创新企业。
例如文旅项目,它参与了河南洛阳的元宇宙平台建设,这个项目将基于围隋唐洛阳城中轴线1:1复刻复原展示,以推进线上线下结合的沉浸式故事线运营,从而打通线上线下立体的资产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国家级文化艺术创作中心,并融合文旅、影视、游戏等领域,把洛阳丰富的文化遗产IP化和元宇宙化,从而赋能城市的超级发展模式。
又例如城市新基建,这家公司参与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平台建设及发布,它的目标也非常宏大,未来将实现在元宇宙世界里,对通州的景点、演艺活动、艺术馆所、居住楼盘、企业展厅等实现基于元宇宙的畅游和操作。
还存在新机会赛道也包括了元宇宙衍生品,为了满足每个人都能快速触达元宇宙的体验, “宇宙猜想”推出一款元宇宙文创产品——「元宇宙地球仪」,采用3D立体浮雕为,1:1还原地形地貌;融入AR方式带你沉浸式探索地球构造、气象和环境演变,同时融合10万+原创知识内容讲解,为用户提供了开启“ 数字平行世界 ”的钥匙,在这里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数字分身”,利用AR和3D技术探索数字平行世界,体验全新的生活方式。
3. 把“猜想”变成“未来”
尽管“宇宙猜想”目前还只上线了有限的应用,但在笔者看来,它是有概率在未来成为一个元宇宙时代的入口级门户的。
这么说,有这样一些依据。
首先,作为一个主攻现实的数字孪生方向的元宇宙的企业,宇宙猜想的开发公司拥有从自研无人机到后期渲染的全自研产业链,同时拥有相应的测绘资质!
而且,目前该平台已经拥有150+城市级三维高精度地图自有资产,这个资产还在持续增加及更新中,为用户实现大场景的世界观构建提供不可替代的支撑。
这条全自研的链路和相应的测绘资质,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即使没有任何参与者,它也能自主搭建起一张覆盖全国的三维高精地图资产网络,从而自主实现元宇宙的底座建设,这将成为它建立元宇宙世界的有力的底气和资产。
更不要说,已经有大量的资本投入到这个平台中,它是不缺少资源和生态级的伙伴的。
其次,宇宙猜想的技术能力,已经实现了自研开放平台,并在这个平台上支持场景应用开发。
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提供统一的用户ID体系、代币体系及支付体系,并且 支持H5及云渲染接入元空间服务。
这些技术名词听起来很复杂,但翻译过来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
第一,已经有了技术底座和平台,所以“世界观”的问题解决了,标准的问题也解决了;
第二,已经搭建好了建立通用的经济体系的支付系统,平台可以迅速的实现商业化;
第三,它支持非常轻量级的用户开发,这意味参与生态建设的门槛很低,更意味着未来的生态会很友好,这对建立足够的生态护城河至关重要。
最后,它可以开展大世界场景的公共区域玩法,增加用户粘性;而且打通了手机端、AR/VR端三端的共建,让用户线上线下无缝链接元宇宙。
这意味用户将在一个广袤无垠的、开放的生态里进行体验,而且进入门槛很低,低到用手机都可以体验(当然更完美、更沉浸的体验可能需要更完备的XR设备)。
某种程度上,这对建立一个更加开放和友好的元宇宙平台颇有价值,甚至,也可以在自己的体系内实现一定程度的去碎片化。
当然,一个真正的元宇宙平台并不是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就能自动成功的,宇宙猜想也还要克服一下几个问题:
例如,基于Web3 核心的密码学,使人们能够在不依赖传统验证手段的情况下,以更丰富、更安全、不断发展的数字身份概念去享受元宇宙生活。 又例如,能否有效的把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的数字人、vr/ar应用接入生态并产生商业价值。
再比如,它能否提供更强大的技术,使得社区能够基于可组合性和互操作性,去跨越和整合广泛的元宇宙“碎片”,使之不断融合进来。
这些问题,都有待时间的检验。但至少在目前看来,宇宙猜想是最符合笔者提出的成熟性、渐进性和开放性的平台,它赋予了我们强大的想象空间,让我们认为“猜想”会在不久的未来变成“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