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撂荒地”今朝“丰收田”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2023-08-03 17:32:52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盛夏八月,云南省川县甸南镇朱柳村,清渠悠悠,稼禾茵茵,村民正在田间忙碌。眼前500余亩连片的农田,去年还是一片撂荒地。

甸南镇地处高海拔冷凉山区,土地零散,产业种植的规模化程度不高,再加上大部分农田是一季田,农闲时,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全镇撂荒地有近3000亩。

今年以来,剑川县政府持续把整治撂荒地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经营模式,最大程度争取撂荒地复耕复种,让“沉睡”的土地再焕生机,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要不是政策倾斜,烟农合作社农机扶持,村委会和烟草公司积极动员大户流转、承包闲散土地,这些地现在还荒着呢。”朱柳村新型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张学林感慨地说。

张学林是位于朱柳村的云南源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去年,张学林主动对接朱柳村委会,吸引村民以资金、土地等多种形式入股参与合作经营,既推动了“撂荒地”复耕复种,也带动了村集体和村民增收。通过盘活闲置的散、乱、小土地资源,先后流转1000余亩撂荒地,全面完善荒地附近的机耕路、排水渠等基础设施,还通过土地流转收益分红和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增加了村民收入,激发了农户参与撂荒地整改和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以前我家的撂荒地位置偏远不说,灌溉的水沟水渠和机耕路都没有。现在我把这些地流转给张学林,路通了、水通了,我和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干活,农闲时还能去蔬菜基地打些零工,收入稳定多了。”朱柳村村民李思敏曾多次尝试把撂荒地重新耕作起来,现在终于在源丰公司的项目拉动中得偿所愿。

“光种传统经济作物的话,产业结构太单一,作物套种轮作优势明显,我们将加大推广力度,为乡亲们创造更多增收机会,带动大家共同致富。”张学林表示,要利用朱柳村自身区位优势,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向县烟办等有关部门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探索“经济+粮菜”等轮作种植模式,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

随着土地流转规模的逐步扩大,烟农合作社的农机也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从备耕阶段的旋耕机整地起垄,到移栽期的覆膜机盖膜覆土,再到中耕期的“水肥一体化”滴灌和无人机植保飞防,合作社提供农艺农机融合的专业服务,不仅降低了农户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为剑川县探索设施农业的可能性提供了经验范本。

“这连片的农田配上机械化耕种,节约了不少成本,再加上烟草公司的政策补贴,村民们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明年,合作社将根据村民需求,采购适配性更高种类、更丰富的农机。”甸南烟农合作社的施文东说。

明年,朱柳村计划新增流转土地300亩,可兑现农户流转费15万元,并计划将800亩烟田用于青花菜和蚕豆的烟后作物套种,亩均收入可增加5000元,昔日的撂荒地,摇身一变成了“丰收田”。(记者 郑义 通讯员 洪滢)

Copyright   2015-2023 华夏玩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37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

回顶部